当前位置: 中共绩溪县委党校 > 文章详情

“非遗+文创”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安徽省宣城市为例

作者: 凌金华 文章来源: 点击数: 234 更新时间:2024-4-1 14:58:24

(中共绩溪县委党校凌金华安徽绩溪245300)

摘要:“非遗+文创”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安徽省宣城市立足于丰厚非遗家底,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创”,促使非遗与产业实现初步相融。根据宣城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发展现状,一要做到虚实结合,为无形的文化赋予有形的载体;二要做到古今结合,不忘本真性的同时强化实用性;三要做到静动结合,赋主观感知于浓浓的体验之中;四要做到新旧结合,让经典品牌重新焕发文化魅力;五要做到异同结合,于多样性中突出差异和独特。

关键词:非遗;现代文创产业;宣城

课题项目:2023年度宣城市委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市领导圈定课题):《宣城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的对策性研究》,立项号:XCDXQT23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1]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宝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的结晶。而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并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非遗+文创”,从社会层面看是在大力释放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从经济层面看是在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的经济效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利用,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宣城市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蕴含着大量非遗的安徽省宣城市,聚力推动 “非遗+文创”无疑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方式。

(一)宣城市非遗文化资源家底丰厚

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市,在非遗文化资源方面可谓家底丰厚。除了笔、墨、纸、砚制作等传统技艺非遗,还有赛琼碗、秋千抬阁、安苗节、花朝会等节庆民俗非遗,有徽剧、舞 犭回、草龙舞、皖南花鼓戏等歌舞戏体非遗,有绩溪民歌民谣、溪口茶歌、旵山传奇、太极洞传说等民间文化非遗,有绩溪徽菜、水阳鸭脚包、金山时雨、汀溪兰香等美食美茶非遗等等。

(二)宣城市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情况

宣城市非遗传承发展的氛围浓郁。立足于丰厚的非遗家底,宣城市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创”。围绕以“文”塑城、以“文”名市目标,积极编制发展规划,持之以恒推动规划逐一落实;兼顾保护和营销,有序推进非遗基础性保护工程和宣传营销工作;聚焦非遗核心,打造全市文化标识和吸引物,着力塑造文化之城。

宣城市非遗文化与产业实现初步相融。近些年宣城市在推动“非遗+产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特别在饮食产业、手工艺产业、节庆会展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都注重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如徽雕技艺非遗遇见节庆会展产业,以节庆活动盘活社会再生产;[2]宣纸技艺非遗遇见电商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品牌经济,让传统技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秋千抬阁、板凳龙舞等民俗非遗遇见旅游产业,以文化之韵促进乡村旅游转型;绩溪徽菜美食非遗遇见餐饮产业,以品牌化和产业化贯连古今味蕾等等[2]

(三)宣城市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的阻碍因素

宣城市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创产业的融合范围比较广泛,也实现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尚未健全“靠自身、靠市场、靠社会”的长效发展机制,[3]导致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的成效不彰。一是物化载体打造不足。仍一些技艺、技能类的非遗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具体感知的对象和实物。如宣城民歌、采茶歌、民间传说、童谣等,由于缺传唱的平台载体,缺传播的书刊媒,知晓度不高,尤其是本市的年轻一代对此了解少。二是开发利用方式不活。一些非遗产品违背了非遗本身最初的价值,缺乏生活化利用,成为只能看不能用的 “摆设”。如徽墨、砚台等,如今大多成为摆在展览馆或商店的观赏类艺术品,而未能真正走进书画课堂千家万户。三是情景体验感受不强。目前非遗产业科技含量不高,数字产业间的融合度比较浅。如博物馆、文化馆中仍然是以文字、图片展览为主,缺数字化的亮相、展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未能很好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打造深度融合的非遗项目。四是经典品牌挖掘不够。由于对传统非遗品牌缺乏深入了解,难免忽视其品牌价值,同时寄希望于打造新的品牌,却往往难以持续,收效不大。五是产品服务特色不显。推动非遗产业化利用的某些领域存在跟风现象,如许多地方纷纷举办非遗展示活动,但会展内容存在同质化倾向,特色亮点不多

二、宣城市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的方法路径

(一)虚实结合,赋无形于有形之中。要突出非遗的物质性,为无形的文化赋予有形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思想、知识、技艺、技能等非物态性质的东西,需要通过看得见的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如此才能被人们所感知。文创产业项目无疑是打造非遗有形之体的有效手段。一是要挖掘、整理非遗依托的各种工具、器具、实物和制成品。如宣城文房四宝非遗都有其物质载体,分别有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等;还有看似无形的徽剧、皖南花鼓戏等非遗,也有其表现载体,即戏台、戏服、道具等。二是要创新、改善非遗原有的物化载体和工具手段。如民俗赛琼碗在绩溪县举办的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中频频亮相,而且是作为重头戏展示,于是绩溪徽菜美食节就成为赛琼碗非遗文化展示的新载体。除此以外,还要联系实际为更多濒临失传的宣城非遗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新物化载体。三是要搭建、打造非遗集中展示的文化空间及场所。选择非遗资源比较集中且有地域特色的村镇,并且聚集周边乡村的各种非遗,聚力打造成非遗民俗展示村、展示园、展示街。将非遗文化与大众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觉相结合,如绩溪传统古村落可以凭借徽菜、徽剧、徽墨、徽雕等丰富资源,同时集合各乡镇的手龙舞、火狮舞、板凳龙舞、秋千抬阁等非遗,带给大众沉浸式的徽州非遗体验空间,能够近距离看民俗、学技艺、听徽剧、品徽菜、嗅徽味。[4]

(二)古今结合,赋本真于现实之中。要突出非遗的本真性,同时强化产品运用于现实的实用性。传统非遗最初也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且长期依附于人类生活,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非遗与现代生活方式渐行渐远。既不能抹杀非遗的实用性而弱化其使用价值,也不能抹杀非遗的本真性而随意破坏原本形态。一是要传承保护意义上的本真。保持传承上的本真,即尽量保持非遗原有的工具、材料和技艺。如建设徽菜(徽厨)博物馆,设立徽剧、宣纸等非遗传承基地,都是在努力保持宣城非遗的原汁原味。二是要保持走进生活后的本真。做好生活中的衍生,即将宣城非遗表达的主题和内容嵌入现实生活,让其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重现活力。如在酒店大厅中设置传统戏曲的舞台,徽剧、皖南花鼓戏、绩溪民歌民谣、溪口茶哥可以轮番上演;在文具店、书店设置宣城文房四宝展演区,表演古人研墨、蘸墨和书画创作的过程;在夜市街设置非遗手工作坊,现场直播展示制作宣城知名绿茶、宣城传统糕点、徽派盆景等传统技艺,和游客、观众互动并教做徽墨、宣扇、核桃雕刻等宣城手工非遗纪念品。三是要守住创意设计中的本真。提取非遗中具有代表特征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如非遗的轮廓、图案、颜色和意境等,经过解构与重组后应用到现代设计领域,融入到工艺礼品、文具标牌、家装建材、鲜花布艺、服饰鞋帽等图案或设计中, 创意设计出具备物质实用性或数字娱乐性的产品。[4]如把地球墨的图案作为文化符号印到衣服、背包、笔记本上,把徽派建筑外观作为文化元素运用到笔筒、首饰盒、收纳盒的轮廓造型上;在流行音乐中创造性地融入宣城民歌、徽剧的唱腔,形成独具文化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演唱技巧等[4]

(三)静动结合,赋感知于体验之中。要突出非遗的在场性,营造浓浓的体验感受。由于传统非遗年代久远,往往给人生疏、难以接近的感觉。要想让大众对非遗有比较深厚的感受,需要创造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一是将传统非遗与现代影视传媒相结合。对于曲艺、音乐、技能、工艺等难以用具体实物或载体完美呈现的宣城非遗,可以借助动漫、影视、综艺等IP输出的现代表现方式。[5]如在宣城非遗传承基地拍摄综艺节目,将传统的徽州三雕技艺拍摄成非遗动漫或记录片等。二是将非遗元素融入在线游戏情境之中。将宣城知名历史街区实景植入到手游当中,把徽派古建筑的搭建步骤设置到游戏闯关环节当中等,让玩家在线领略感知徽风晥韵。三是借助现代科技技术呈现震撼视听场景。如在文化广场、宽阔水域等公共场所,通过灯光秀展示非遗里的宣城,或者把宣城戏曲、民歌融入到音乐喷泉、水舞秀中,并通过震撼炫酷的大型实景演出来演绎宣城非遗中的精华代表等,进而打造具备核心吸引力的宣城非遗文创夜游项目。

(四)新旧结合,赋品牌于经典之中。要突出非遗的经典性,重新焕发原有品牌魅力。非遗是经过长期文化要素积淀的结晶和经过漫长时间验证的经典,其本身就是文化品牌的表现。在另起炉灶塑造新文化品牌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掘原有经典品牌的潜力。一是要吃透传统品牌发展史。宣城不少非遗均有自己的传统品牌,如宣纸“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绩溪徽墨也有“胡开文”老字号,它们在历史中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但前提是需要对它们的前世今生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并且要有潜心钻研探究的过程,进而才能发现其蕴含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二是要提振传统品牌美誉度。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要坚持发扬工匠精神来传承非遗老字号品牌,让沉寂已久的老品牌重新引人注目,再次响亮起来。如安庆市黄梅戏在一代又一代老艺术家和当代演员的坚守下,外加网络新媒体的加持,如今成功打开新的流量密码,再次圈粉无数。三是要赋予传统品牌新生命。借助老品牌开发系列周边衍生产品,同时借助周边产品为老品牌注入新鲜血液。如借助宣城名茶品牌研制金山时雨、汀溪兰香系列奶茶,尤其要做好奶茶杯身的文创设计;利用胡开文徽墨品牌打造胡开文文创商业街,除了展销徽墨产品及配套产品以外,还要开发胡开文徽墨系列挂件、冰箱贴、茶杯、公文包、文具盒等各种文创商品。

(五)异同结合,赋差异于多样之中。要突出非遗的多样性,彰显地域独有文化特色。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非遗。宣城非遗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而地域性也成就了其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给宣城非遗文创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一是要优中选优,采撷彰显地方独特性的非遗。重点依托现有宣城非遗名录,同时兼顾民间现存非遗实况,整体把握、全面了解宣城非遗情况,进而从中选优、从中选异。如绩溪县伏岭镇湖村的秋千抬阁绝活独具当地特色:秋千抬阁如同一个且行且表演的活动舞台,盛装出席的男童或女童装扮成不同历史戏曲人物造型,有的凤冠霞帔,有的金盔铁甲,有的峨冠博带,他们以站姿或坐姿被分层次固定在秋千抬阁上,如同高跷或秋千,可以根据剧情需要灵活表演不同剧目,巧妙塑造不同戏剧场面。[6]整个表演就是一场民间绝技的生动展现,犹如一幅流动的立体画卷。[6]除了文房四宝,尤其对伏岭镇秋千抬阁、家朋乡放飏灯、港口镇千年龙窑等具备异质性和新奇性特点的非遗,要重点研究,深入挖掘,为做好创造新转换文章打好基础。二是要同中求异,打造差异化精细化非遗产品。聚焦非遗产品的差异化,即推出与其他省份、长三角各市、包括周边地区不一样的非遗产品。如宣城市的绩溪和黄山市各县都属于古徽州文化,古村落、古建筑甚至民俗都大同小异,在发展古村落旅游产业中为有效避免同质化问题,绩溪可以推出不同的非遗商品、非遗表演和非遗活动。聚焦非遗产品的精细化,即在宣城同一个市、同一个镇,甚至同一个村、同一条街的非遗产品,也要通过工艺、颜色、口味、外观、功能等具体、细微的差别来突出不同和特色。如绩溪县借助徽菜非遗,结合乡村旅游,已推出“十乡百碗”工程,即全县11个乡镇分别推出各自具有代表性的10个左右的徽菜,从而避免乡村旅游餐饮行业的雷同无序竞争。

总之,紧密结合非遗的物质性、本真性、在场性、经典性和多样性等特征,[3]宣城市非遗融入现代文创产业,应注重形式载体的打造、审美实用的融合、深度体验的植入、经典魅力的诠释以及差异特色的呈现。(编辑:凌金华;审核:童珊、方国红;终审:胡亦萍)   

参考文献:

[1] 2017年12月18日,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EB / OL ]. 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21-03/11/c_1127198193.htm.

[2]范威.贵州非遗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04):34-40.

[3]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利用意义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8期.

[4]陈思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四川戏剧,2018(10):54-56.

[5]陈思琦,李雨竹.非遗融入文创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14-15.

[6]李晓红,章恒全.秋千抬阁:流动的立体画[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6月20日第12 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共绩溪县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绩溪县 邮编:245300 电话:0563—8162971
备案号:皖ICP备1402264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04号